主题班会:传承海安文化,守护精神家园
黄海之滨
海安文化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
于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
静静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勾勒着这片土地的精神脉络
5月11日,高一(12)班在博雅小剧场举行了“传承海安文化,守护精神家园”主题班会。蓝鲸体育直播德育处副主任陈云,班主任邓忠根,家长代表,各班蓝鲸体育直播代表观摩了本次活动。本周“四自”督查小组相关同学进行了志愿引导和评价记录工作。
本次班会由徐济柔和丁张又同学主持,班会分为三个篇章:溯源·海安的文化基因、对话·身边的传承者、行动·我们的文化使命。活动以化身海安“文化侦探”为主题情境,从共话耳熟能详的青墩遗址、七战七捷纪念碑等海安文化标识拉开序幕,激发同学们接过传承家乡文化的接力棒。
第一篇章,大家通过观赏视频《穿越时空的浪漫——海安》进一步了解海安传统文化,并在现场抢问快答中加深对“海安苍龙舞”等非遗文化的内涵理解,在“老手艺穿新衣连连看”中,引导同学通过实践感受时代发展中传统文化焕发的新鲜活力。
第二篇章,同学们聆听了海安花鼓传承人杨培杰爷爷致力于家乡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事迹宣讲,并观看了海安花鼓表演视频,感受到家乡文化在岁月变迁中的精彩传承。王子涵、贲玥、赵怡如和陆鑫同学带来的小品《文化传承的故事》,展现了新时代少年传承家乡传统文化的满腔热情与崭新思想。储丽雯、陆扬铭、朱留可和茆子墨同学带来的原创朗诵《江海潮生处,文化赤扬旗》,引发现场师生传承家乡传统文化的澎湃热情。
第三篇章,通过各组“传承向未来”任务卡完成展示,带领现场师生在AI辅助设计海安方言表情包中感受乡音的亲切,在策划“海安一日非遗体验”路线图中体会打卡海安非遗文化的魅力,在“海安号子振精神”中学着老一辈水乡人喊号子提振奋斗精神……一句“海安文化,交关赞!”将活动推向高潮。
班会点评
陈云对本次主题班会给予了高度评价。她表示,此次活动充分展现了高一(12)班同学对乡土文化的浓厚兴趣和积极态度。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性生动地展示了海安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反映了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和创新性思考。此次班会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本地文化的全面和深入理解,而且增强了他们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意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期望同学们能够持续关注并传承传统文化,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主题班会背景
一、以文化认同铸魂育人,厚植家国情怀
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与数字文化崛起的双重背景下,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代际断裂、认同淡化、载体失活等现实困境。以“传承与守护”为核心开展主题班会,既是对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积极响应,也是对青少年精神成长需求的主动回应,更是一场关于乡土文化生命力的创新实践,具有多维度的深远意义与时代价值。
二、以创新传承回应时代,激活文化生命力
海安文化是江海文明的活态缩影,承载着地域历史记忆与集体精神密码。面对非遗传承人老龄化、方言使用率下降等现实挑战,将抽象的文化符号转化为具象的情感体验,破解青少年“知家乡而不知其文化”的认知断层问题,沉浸式主题班会不仅会强化文化身份认同,更会将“守护精神家园”的使命内化为行动自觉,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鲜活载体。
三、以乡土教育赋能成长,培育未来建设者
在城市化进程中,青少年易陷入“故乡空心化”的精神困境,用青春叙事重塑传统符号,展现“老传统”与“新思想”的碰撞融合。这种“守正创新”的实践模式,既可以避免文化传承的形式化,又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基因,使其真正成为“可感知、可参与、可传播”的活态遗产。
此次主题班会,如同一粒种子播撒在同学们心间,让传承海安文化的意识生根发芽。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高一(12)班的同学们定会带着这份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与责任,积极投身于海安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中,让海安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守护好这一方宝贵的精神家园。
贴近蓝鲸体育直播生活,准确把握班会主题
创新教育手段,发挥综合育人优势
指导蓝鲸体育直播行为,发挥价值引领作用